1943-1953
- 四三年,麥德肯牧師(Rev. DuncanMcRoberts)向翟普生醫生(Dr. N.A. Jepson) 及一群基督徒商人分享他與宋德成牧師(Rev. Fred Savage) 如何任用當地同工向自己本國、本族傳福音的策略,並邀請他們加入行列。於是發起「中國基督徒佈道十字軍」(China Native Evangelistic Crusade),以祈禱及經濟為援助。
- 趙君影牧師擔任首任監督,在貴陽城設立辦事處,開始向各大學的學生傳福音,第一間福音堂在貴陽城附近建立。
- 四四年,辦事處遷往重慶,並與重慶靈修學院院長賈玉銘牧師合作。
- 四五年,由趙君影牧師舉辦的一個為四十所大學的基督徒學生而開的大會,在麥德肯牧師寫給翟普生醫生的信中說:「看中國歷史,我相信過去沒有任何屬靈的運動能像這次的運動那麼震撼中國學生的心。」
- 五零年,趙君影牧師來港,重任本會監督。同年九月,創立香港短期培靈學院,周志禹牧師發行《真道雜誌》(翌年改為《晨光報》),並組織佈道團,定名為「華僑遍傳福音會」。當時福音工作發展得如火如荼,遂奠定在港數間福音堂之基礎。
- 五一年,於香港成立首三間堂會:活水堂、活道當、紅磡基督教會。
- 五二年,在港設立香港聖經學院,由周志禹牧師擔任院長。
- 五三年,因工場由國內轉移,對象也主要為各地華僑,於是改名為中華傳道會,而英文名字也由China改為Chinese。
1954-1963
- 六零年,歐奮勵牧師參加本會任總監督,而本會工作也漸由華人中發展至普世事工,故英文名稱亦稍作更改:Christian Nationals' Evangelism Commission,但仍保留C.N.E.C之冠字,但意義方面則指福音自傳使團,並將華人福音事工區分為兩個教區,港台澳教區由桑安柱牧師為監督,東南亞教區由盧約翰牧師為監督。
- 本會全球會務分為七個教區:東亞教區(港台澳)、東南亞教區(星馬泰)、南美洲教區、南亞教區(印度)、非洲教區、北非教區、歐洲教區。
- 五四年,白沙灣基督教會成立。
1964-1973
- 七一年,紅磡基督教會率先成為自養堂會。同年,開辦首間政府津貼小學 - 許大同學校。
- 同年六月,在華人基督教聯會前廣蔭老人院舊址(九龍城砦)開辦恩光園福音事工,並開辦老人中心,服務附近老人。及後政府拆建九龍城砦,老人中心便遷往大埔富善村繼續推展老人工作,而恩光堂亦改於上址繼續作傳福音工作。
- 七三年,開辦首間政府津貼中學 - 安柱中學。
- 期內成立了:堅信堂(六四年)、佳音堂(六五年)、牧幼堂(六六年)、祐寧堂(六八年)、中心堂(七一年)、葵興堂(七一年)。
1974-1983
- 七八年,成立安柱堂。
- 八一年,開辦第二間政府津貼中學 - 李賢堯紀念中學。
- 各堂會在八零年後全部自養。
1984-1993
- 八四年,盛福堂成立於李賢堯紀念中學內。
- 八五年,成立活石堂。
- 八八年,開辦第二間政府津貼小學 - 呂明才小學。
- 八九年,青衣堂成立於呂明才小學內。九二年,香港神學院院長褚永華牧師兼任教區總幹事。同年,成立恩光堂。
1994-2003年
- 九六年,舉辦首次短宣體驗,目的地是台灣新竹。
- 九七年,在秀茂坪開辦首間幼稚園 - 基石幼維園,為學童提供學前教育。
- 九八年,成立宣教事工委員會及青年事工委員會,分別負責推動差傳事工及服事各堂會的青少年。
- 九九年,於柴灣開辦第三間政府津貼中學 - 劉永生中學。
- 零零年,成立出版事工委員會,統籌區會出版工作。同年八月,上演「愛不是傳說」福音音樂劇。